八一建军节|万里山河,有你皆安,致敬最可爱的人
八一建军节|万里山河,有你皆安,致敬最可爱的人
8月1日,
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,
也称八一建军节。
你知道建军节的由来吗?
为何1933年开始庆祝?
一起来了解。
1927年8月1日,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了南昌起义,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,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,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。1933年6月,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建议,以南昌起义日——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,每年的8月1日开展纪念活动。同年7月11日,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作出《关于“八一”纪念运动的决议》,宣布“批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建议,规定以每年‘八一’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。”
杨学诚图片
他是清华学子,当民族危亡悬于一线时,他走上街头,发出抗日救亡的怒吼;他是抗日将领,当抗战形势焦灼、国土相继沦陷时,他毅然奔赴鄂中农村,以“八条枪”为基础发展敌后游击武装,屡挫日伪气焰,直至生命最后一刻。
杨学诚,1915年出生于湖北黄陂研子岗一户贫苦农家。1934年,杨学诚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。九一八事变后,日本侵略者加紧对华北的争夺。然而,国民政府却一再妥协退让,极力压制抗日救亡运动,刺痛了无数爱国青年的心。
1935年,一二·九运动爆发,杨学诚与数千学子一道,冲破军警封锁,走上街头,发出抗日救亡的怒吼。1936年,他加入中国共产党,做思想动员工作。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,北平沦陷,杨学诚9月初抵武汉,随后创建和领导了湖北青年救国团。该组织如燎原星火一般发展至5万余人,成为武汉抗日救亡运动高潮中的一支重要力量。
全国抗战烽火连天,日军进逼华中。1938年8月,组织一声令下,杨学诚奔赴鄂中,与同志并肩开创抗日根据地。在应城夏家庙,他们培训抗日骨干300余人,为鄂中敌后武装斗争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。
应城告急前夕,他喊出“讨饭也要讨来一支枪”的壮语,带领当地县委白手起家,在“八条枪”的基础上,创立了应城县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。1939年6月,“应抗”主力整编加入新四军,鄂中、豫南武装实现统一指挥。杨学诚历任多个指挥要职,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,风餐露宿,坚持进行敌后游击斗争。
革命斗争中,杨学诚途经家乡黄陂时,动员青年参军。留宿家中当晚,母亲劝他早日娶妻,他却说:“全国尚未解放,我哪有心思成家?”并向家人许诺“等胜利了,一定接你们到武汉团聚”。然而,长期艰苦的战斗生活和求学时染上的肺疾,拖垮了他的身体。1944年3月,杨学诚病逝于大悟山高家洼,年仅29岁。
抗战胜利后,英魂归葬故里。如今在黄陂,每逢清明、“七一”等节点,前往杨学诚陵园凭吊的群众络绎不绝。
何云像图片
巍巍太行,苍山如刃。在山西省左权县麻田村的西山上,太行新闻烈士纪念碑面向东方。纪念碑侧面镌刻着陆定一同志的题词:“一九四二年五月,华北新华日报社社长何云等四十余位同志壮烈牺牲,烈士们永垂不朽。”何云,这位以笔为枪的新闻战士,在1942年日军大扫荡中壮烈牺牲,年仅37岁。
何云1905年出生于浙江上虞县朱巷乡(今绍兴市上虞区永和镇),1933年,因在上海组织抗议日寇进攻华北的群众大游行,被国民党逮捕。4年的监狱生涯摧残了他的身躯,两条腿由于长年戴着脚镣,走起路来已经有些不便。饱经磨难后,何云的革命信仰却更为坚定,1937年恢复自由后,他毅然奔赴华北抗日前线。
1939年元旦,《新华日报》(华北版)创刊号出版,何云被任命为社长兼总编辑。在发刊词中,他鲜明提出:“《新华日报》华北分馆任务有三:一是立足华北,坚持敌后抗战,鼓励、推动全国团结抗战及进步;二是创建、巩固和扩大华北抗日根据地;三是团结华北文化战士,开展敌后文化运动与敌苦斗到底。”
在“百团大战”期间,何云曾随八路军总部和129师奔赴前线,主持战地新闻采访工作。在炮火纷飞的前线,稿件一经完成,即审即刻、即校即印,以最快的速度将“百团大战”取得的战绩传播至民间,鼓舞广大民众的抗战热情。
1942年5月下旬开始,日军调集3万兵力对太行根据地展开“铁壁合围”。“我们陷入敌人合击圈,被重重包围,当时六架敌机擦着山头低飞,疯狂轰炸扫射。重要山头都被敌人火力封锁,机枪声如骤雨一般。”时任《新华日报》(华北版)记者李庄在一篇回忆文章中这样描述当时的场景。
5月28日黎明,何云和几位同志在大羊角村附近的山坡上被敌人发现。面对绝境,他冷静地对身边的战友说:“不要把子弹打光,留下最后两颗,一颗打我,一颗打你自己,我们绝不能活着当俘虏。”这时,一颗子弹射来,何云被击中,身负重伤。当医护人员赶来时,他挣扎着说:“我的伤不重,快去抢救倒在那边的同志吧。”这是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。
何云牺牲后,刘伯承将军痛惜道:“实在可惜啊!一武(左权)一文(何云),两员大将,为国捐躯了。”杨尚昆同志在《悼何云》中写道,“何云正在壮年,党所给予的任务尚待竭力完成,今竟不幸牺牲,这确是一个损失!”
如今,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经常迎来络绎不绝的研学团队,无数学生前来瞻仰太行新闻烈士纪念碑,参观新闻烈士展厅。一位讲解员说:“每每讲完何云的故事,展厅总会陷入一片肃穆的寂静,不少人都忍不住落泪。”
2020年6月,外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,越线搭设帐篷。
按照处理边境事件的惯例和双方之前达成的约定,团长祁发宝本着谈判解决问题的诚意,仅带几名官兵,蹚过齐腰深的河水前出交涉。
交涉过程中,对方无视我方诚意,早有预谋地潜藏、调动大量兵力,企图凭借人多势众迫使我方退让。祁发宝张开双臂挡在外军面前,大声呵斥:“你们破坏共识,要承担一切后果!”同时组织官兵占据有利地形。官兵们组成战斗队形,与数倍于己的外军对峙。对方用钢管、棍棒、石块发起攻击。祁发宝成为重点攻击目标,头部遭到重创。
见此情景,陈红军带人立即突入重围营救团长,陈祥榕作为盾牌手战斗在最前面,摄像取证的肖思远也冲到前沿投入战斗。增援队伍及时赶到,一举将来犯者击溃驱离,取得重大胜利,外军溃不成军、抱头逃窜,丢下大量越线和伤亡人员,付出了惨重代价。陈红军、陈祥榕、肖思远毫不畏惧、英勇战斗,直至壮烈牺牲。王焯冉在渡河前出支援途中,为救助战友牺牲。
以祁发宝、陈红军、陈祥榕、肖思远、王焯冉等先进典型为代表的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官兵,是“四有”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杰出代表,是对党绝对忠诚、矢志强军报国的时代先锋。祁发宝荣获“卫国戍边英雄团长”称号,陈红军被授予“七一勋章”、被追授为“卫国戍边英雄”,陈祥榕、肖思远、王焯冉被追记一等功。
战火硝烟中,他们屡建战功。
和平岁月里,他们护国安民。
“八一”建军节是所有军人的节日。
不管是现役军人还是退役军人,
他们的奉献和牺牲为我们
带来和平安定的生活。
让我们一起致敬这群最可爱的人,
“八一”建军节快乐!
运营中心 / 学校新媒体中心
图片来源 / 网络
编辑排版 / 陈怡瑜
审核 / 王晓春
投稿邮箱:3340826467@qq.com
欢迎大家积极来稿
©版权归广东南粤技工学校新媒体中心所有
如需转载或使用请联系获取授权
加入广东南粤技工学校
你“在看”我吗?